江西填湖广 |
点击数:14546 更新时间:2012/9/19 16:38:55 |
江西填湖广 江西填湖广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延续400多年、移民数量上千万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,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当年大量来自江西的移民迁居到湖广(今湖南湖北两省)川云贵,推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,促成当地文化教育跨越式进步,历史影响十分深远,这从当时夸耀湖广经济文化的俗语“湖广熟、天下足”、“惟楚有才”流行全国可证明。 “江西填湖广”最先来自湖南、湖北两省的民间传说。“湖广”是古代省一级政区的名称,在元代包括今湖南、广西、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、湖北、贵州的一部分。到明代则变化为基本上辖有今湖南、湖北两省。清代将湖广分为湖南、湖北两省后,“湖广”的名称仍在使用,把两省总督叫作湖广总督,只是不再是一级政区的名称。 明朝灭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,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,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。形成了著名的“江西填湖广”历史大事件。其中“江西鄱阳瓦屑坝”与“南昌筷子巷”是湖广明代移民的主要集散地,也是湖广移民后裔寻根之地。其中江西鄱阳县(古为饶州)瓦西坝,全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这里出去的。明初移民时,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。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、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,然后发放“川资”,编排船只,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。然溯长江而上,迁入湖广(今湖北省),或顺长江而下,迁往安徽及其它省份。 与民谚“江西填湖广”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。比如:不少湖南、湖北人(尤其在乡村)称自己是“江西种”,并说凡江西人后裔其小脚指的指甲多一块。又如,两湖一些地方把上厕所称为“解手”,当地人解释说,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,途中要方便时,须先呼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,于是“解手”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,一直沿袭至今。为铭记这一段历史,湖广人亲切称呼江西人为“老俵”。 著名的历史地理学 史学界从已掌握的资料来追寻移民来源,湖南、湖北人中除极少数是土著的后裔外,绝大部分人的祖先是从两湖以外其它省迁来的。考查其原籍,发现移民来自十多个省区,有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内蒙、四川等。居前三位的是江西、安徽、广东。 从大流域看,长江中下游的江、浙、皖、赣约占移民总数的90%。也就是说,长江流域内有—个由东向西的移民趋势,而且是两湖移民来源的主要特征。在这90%中,江西移民又占90%。据推算,两湖人口中有60~70%是江西移民的后代。“居楚之家,多豫章(指江西)籍”。所以,民间以“江西”来代称移民的来源,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。一个“填”字表现得是那么生动形象。 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、丰城、九江、德安、景德镇、乐平、鄱阳、余干、吉安、泰和等市县,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、南昌、吉安、九江四府。赣北多于赣南。从流域看,开发早、经济文化发达的赣江中下游迁出人口最多。 |